2016年后臺灣政治趨勢與展望
□ 視野
誰來代表國民黨征戰2016年臺灣“大選”,與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角逐“總統”寶座,正成為令藍營上下越來越感到尷尬的話題,同時也為臺灣未來的政治走勢帶來不確定性和蒙上陰霾。
國民黨“大佬”紛紛棄選
5月16日是國民黨“總統”初選領表的截止日,但國民黨內呼聲最高的三位“大佬”即,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副總統”吳敦義以及“立法院長”王金平均放棄領表,表示不參加國民黨內“總統”初選。目前,國民黨已領表的參選人只有“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前“衛生署長”楊志良以及前桃園市大園區公所主任秘書黃柏壽。
有分析人士嘲諷:臺灣“總統”參選人中國民黨竟然沒有大角色參與,難道國民黨這家百年老店準備收攤了嗎?面對各界壓力,現任臺灣“總統”馬英九也罕見動怒,呼吁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不要回避責任,要“扛起來”。
朱立倫到國民黨中央黨部慰勉同仁并表示,有人說我是怕輸掉了參選,才不參加明年“總統”選舉。如果單是怕輸,我就根本不需參選黨主席?,F在我擔任的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黨主席,如果明年國民黨贏得“大選”,黨主席就由新任“總統”兼任;如果敗選,我還是要擔這個責而引咎辭職。決定不參選比決定參選要承擔更多壓力與責難,如果因為我參選,會造成國民黨內的更不團結,我可能隨時下臺;同樣,若因為我的不參選,造成國民黨的分裂,我也隨時下臺。國民黨總不能只為一次選舉而傷了元氣,要找回中心思想,要真心團結。
5月4日,朱立倫率團出席“國共論壇”,并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會面。之后,國民黨內勸朱立倫參選的聲浪不斷增大,于是島內藍營普遍認為,朱立倫是與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競爭的國民黨內最佳人選,他的退出將意味著國民黨缺少一個對抗蔡英文的領袖式人物。
面對尷尬局面,不少藍營“立委”將矛頭指向現任“總統”馬英九及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消極不作為,任憑國民黨內初選局面如此難堪。紛紛斥責“馬、朱睡飽沒?不要再昏昏沉沉,快從睡夢中醒過來!”前臺北市議員楊實秋向馬喊話:國民黨一個“執政”超過50年、創黨120年的百年老店,身為臺灣現任的“執政黨”,卻遲遲推不出一撥“總統”候選人,情何以堪?臺灣政治觀察家林濁水稱,國民黨登記初選的參選人沒有A咖,甚至連B咖C咖都不算。其結局國民黨將不只是在大選時難看,在其拖累之下“立委”選舉也將哀鴻遍野。
“防磚民調”郝李洪各持己見
國民黨“總統”初選進入第二階段防磚民調,最快6月中旬就能確定提名洪秀柱或另行征召其他“A咖”人選,在這關鍵時刻,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卻向黨中央告假, 6月初起三次連續缺席3次中常會,改由副主席郝龍斌代行履職。
副主席郝龍斌與“立法副院長”洪秀柱會面后,一度達成“先辦政見會,再作民調”共識。而李四川與洪會面,達成新的“三點共識”:6月10日邀洪到中常會報告,并開放媒體采訪取代政見會;民調于12、13日進行;采對比、支持度各按比例進行,若樣本數不足,最遲15日完成。
依照此日程安排,6月17日中常會,就能敲定提名洪秀柱,或另行征召“A咖”。值此敏感時刻,朱立倫連續3周缺席中常會,引發聯想朱是否要作技術性回避?
李四川表示,一旦延到6月底才做完民調,萬一洪秀柱未過30%門檻,黨中央還要啟動后續作業找人,勢必無法在7月19日全代會前產生“總統”人選。
外界解讀為,“李洪會”結果,形同推翻“郝洪會”結論?對此猜測,于是李四川兩次強調,郝身為副主席,較不便“討價還價”,但他身為秘書長、執行者必須與洪談細節問題,黨主席朱立倫也指示他和洪談,而洪也未抗議或不滿。關于民調時間、方式,我簽批了就能算數,不必再提到中央提名審核委員會討論。郝龍斌則說,要再了解朱立倫主席的想法和決定。至于防磚民調可能比照“立委”初選模式,采對比85%、支持度15%的模式,洪秀柱表示,這一切未依照制度走,她會持續抗議。
國民黨難以走出的三大政治困境
面對2016年“總統”大選以及“立委”選舉的規劃,相于民進黨的穩健態度與步伐,國民黨就只能用混亂不堪和離心離德來形容現在的處境,其原因有三:
第一,國民黨欠缺足夠聲望的領頭雁式的角色。作為國民黨內唯一的政治明星朱立倫,在新北市長選舉僅贏2萬余票后,其政治光環遜色了不少。在朱立倫接任國民黨主席后,由于其保守風格,除了難以帶領國民黨政治走出低迷外,過于精算的人格特質,除非有絕對把握,他是不會輕易松口宣布參選的。在當下國民黨群龍無首的狀況下,無疑會使得國民黨選情雪上加霜。
第二,國民黨青年政治甄拔工作滯后。如今之所以造成這般窘態,這也是與國民黨長期沒有做好青年政治甄拔工作分不開的,由于國民黨內充斥著“官二代”、“富二代”拼爹政冶生態,這些人能力資質一般,不僅對國民黨鮮有貢獻,卻又坐享父輩的政治資本,在論資排輩的政治文化中阻礙了優秀青年從政的管道,以至于逐步造成嚴重的世代交替斷裂現象。
第三,國民黨欠缺處理黨產問題的勇氣與決心。由于公民社會運動的崛起,已產生更多公平正義的社會期待與標準,使得臺灣進入“新的社會集體意識”的政治氛圍中,為了回應民意,同時爭取人心,朱立倫接任國民黨主席后即宣示要重新檢視、整理黨產問題,但收效甚微,失信于民。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實施后,為臺灣民眾釋放了大量“紅利”,但由于分配的不公,扭曲了大陸讓利的本義,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臺灣社會貧富差距與相對剝奪感,這既是臺灣公民運動崛起的背景,也是“九合一”選舉國民黨敗北的重要原因。失靈的市場經濟與失能的政治體系,導致國民黨必須付出慘痛的政治代價。
臺灣“大選”后政治走勢與考量
在還有一年略余的時間里,除難以預料的突發事件造成局勢變突外,蔡英文將穩操“總統”勝券,成為臺灣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性領導人,這將會導致兩岸關系出現大的倒退和逆轉,兩岸關系將由此存在趨于停滯和轉冷的風險。
一是蔡英文難以接受“九二共識”。蔡英文是“臺獨”教義派,是李登輝的忠實弟子,是李登輝“兩國論”的起草人,臺獨實際重要推手。陳水扁執政初期,曾欲接受“九二共識”,改善與大陸的關系,但遭到時任陸委會主任蔡英文的堅決反對,迫使陳水扁在“臺獨”的不歸路上漸行漸遠,最后走向瘋狂。
至今,蔡英文為了她的政治盤算,避談“九二共識”,但其內心是不承認“九二共識”的,就在她最近代表民進黨參加2016年“大選”登記時,還堅持“兩國論”理念。自認為現在不是“最近一公里路”的問題了,參選已經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沒必要違心地去承認“九二共識”。
有人分析認為,蔡英文必須經過美國的一悉考察,才能登上“總統”寶座,但這種觀點似乎有些想當然,甚至顯得過于幼稚。今天的美國對臺政策已不是2010年以前的政策了,美國對華遏制從過去的曖昧態度變為公開,從幕后操控走到臺前恫嚇。因而,它是不會去約束蔡英文的“臺獨”理念和實際行為的。還有蔡英文是位個性孤傲的單身女,她早就宣布是跟民進黨結了婚,無所顧忌的,正如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所說:“這樣的女人一旦掌權將是十分可怕的。”如果說陳水扁曾經是位投機取巧的賭徒的話,那么蔡英文則是一位冷酷十足的政客,很有可能她將比陳水扁有過之而無不及,更為詭秘,更難對付,更加危險。
二是兩岸關系可能發生嚴重的倒退和逆轉。由于蔡英文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始終堅持“臺獨”理念,這必然觸碰到黨和國家對臺政策的“紅線”。 3月4日,習近平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的民革、臺盟、臺聯聯組會時指出,“九二共識”是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梢韵胂駜砂蛾P系將發生什么樣的變化。
今天大陸手里握有太多足以應對臺灣局勢變化的牌,如果以蔡英文為代表的民進黨仍然拒絕承認“九二共識”,抱定“臺獨”不放,肯定要斷絕兩岸交流協商的正常渠道,大陸不可能給民進黨政權讓利和讓步。經濟上,隨著中韓自貿協定的簽訂,韓國將取代臺灣在大陸的龐大市場,外資將撤離臺灣,臺灣的企業和人才將紛紛出走,臺灣將不可避免地走向邊緣化。2016年后的臺灣絕大多數民眾會將前8年兩岸發展所帶來的許多好處做比較,會回歸于理性的思考。屆時,民進黨抗拒大陸的陰謀定會破產,“臺獨”神主牌注定摔碎。軍事上,如臺灣當局采取新一波實質性推動“臺獨”的措施,即使在未必宣布“臺獨”時,大陸也可以基于《反分裂國家法》第八條關于“發生將會導致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時,“國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和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條款,通過武力方式解決臺灣問題。
三是大陸對應以蔡英文為代表的民進黨的思考。其一,要加快海峽西岸(以福建為主體包括周邊地區,南北與珠三角、長三角兩個經濟區銜接,東與臺灣島、西與江西的廣大內陸腹地貫通,具有對臺工作、統一祖國,并進一步帶動全國經濟走向世界的特點和獨特優勢的地域經濟綜合體。)的經濟發展步伐,要傾國家之力,不斷加強福建平潭對臺經濟實驗區和福建自貿區的建設,并通過經濟一體化、投資貿易自由化、宏觀政策統一化、產業高級化、區域城鎮化、社會文明化,以實現“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總體目標和任務。其二,繼續保持與臺灣認同“九二共識”的人士和政黨的正常往來和交流。在更大范圍內讓認同“九二共識”的人士和政黨肯定“九二共識”,珍惜兩岸之間的和平、安定、交流環境。要支持臺灣認同“九二共識”政黨的組織發展和建設,用臺灣“促統”力量來制衡“臺獨”勢力的膨脹。其三,加強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相對而言,經濟合作互利共贏的標準較為分明,而文化交流是非曲直的共識則較難形成。這是因為,文化交流更需要求同存異的氣度,和而不同的大度,成人之美的風度。中華文化在臺灣根深葉茂,臺灣文化豐富了中華文化內涵。因此,兩岸文化交流要以中華文化為主題、為紐帶、為載體,實現人民群眾間更深刻堅實、廣泛持久的心靈溝通。就如馬英九所說“兩岸炎黃子孫應該透過深度交流,增進了解,培養互信,逐步消除歧見,在中華文化智慧的指引下,為中華民族走出一條康莊大道”。最后,要充分發揮在臺大陸新娘作用。隨著大陸改革開放,臺灣探親呼聲日高,臺灣當局于1987年開放兩岸探親,兩岸通婚隨之而生,大陸新娘也應運而生。在臺大陸新娘,人在臺灣,心系大陸,她們的后代也將永遠打上大陸“娘家”烙印。由于臺灣當局的狹隘與短視,大陸新娘在臺灣遭到很多不公平的限制,其實,明眼人都知道,兩岸婚姻給臺灣帶來的難題,只有一條出路,就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鑒于目前在臺大陸新娘大部分均處于弱勢群體的現狀,建議可由大陸相關部門牽頭,成立海峽兩岸幫扶在臺大陸新娘基金會,對在臺的貧困大陸新娘群體給予支助,讓其也能在臺體面做新娘。據悉,由大陸新娘盧月香在臺灣創立的“中國生產黨”,以“發揚中華文化精神、促進兩岸和平發展”爭取新住民平等等為發展綱要。目前,全臺擁有黨員4萬多名,服務的外配家庭超過22萬個,如今在臺灣來說也是一股不容忽視和小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