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疫后重建精神家園
陳媛
受疫情的影響,少數青少年患上了“疫后綜合癥”,出現了心理健康的問題。長期居家生活,沒有往常的社交活動,部分學生沉迷線上社交,在網絡視頻、網絡游戲中沉淪而不可自拔。在線上學習期間,有些孩子沒有很好地落實在線教學,復學后,會明顯感到來自學習成績、紀律約束等方面的壓力,難免會有很多郁悶、糾結、焦慮的情緒,有的學生短時間內不能融入正常的學習生活中,從而出現棄學、厭學的負面情緒,還有少數孩子不能積極地面對復課后的種種困難和挫折,對人生意義產生了質疑甚而產生自殺輕生的極端情緒。這些都是疫后重建不可忽視的問題,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疫后重建精神家園勢在必行。
針對上述現象,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建立“學校—專家—家庭”三位一體的心理健康輔助體系。學校要高度重視學生心理成長過程,上好開學心理健康第一課。學校還可以聘請心理專家進校園給孩子們開展心理講座,積極引導學生正確面對復課后學業上的壓力和人際交往帶來的焦慮;學校還要充分發揮家庭的協助作用,教導家長不要一味指責,與家長共同幫助孩子們緩解負面的情緒。
2、教育局可以邀請在疫情中涌現出來的身邊的抗疫英雄到各中小學進行抗疫事跡宣傳,英雄們堅持奮戰在抗疫的一線,才換來如今我們在陽光下的自由呼吸,用身邊真實的事例來教會學生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熱愛生命,熱愛生活。
3、各中小學要多開展戶外體育活動,讓孩子們在運動中強健體魄,在運動中培養協作精神,在運動中鍛煉心志,在運動中釋放負面情緒,讓孩子們都能夠擁有健康的身心。(作者為蔡甸民革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