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義軒:塔尖上的安全守護者
民宣
今年6月是第21個全國“安全生產月”。在武漢中心醫院楊春湖院區在建項目處舉行的一場2022年“安全生產月”現場觀摩會上,湖北眾得云享信息科技集團董事長、民革武昌區二支部主委丁義軒和他的團隊正在向大家介紹并演示“塔吊安拆作業規程安全監測系統”。該系統因在武漢中心醫院楊春湖院區項目中發揮了重大安全防范作用,獲得了高度肯定。要想了解這個讓大家贊不絕口的“塔吊安拆作業規程安全監測系統”,還得從丁義軒的“二次創業”說起。
“二次創業”守護塔尖上的安全
2005年,丁義軒創辦了湖北宏程職業培訓學校,培訓中小型建筑機械操作工、起重機駕駛員操作工等。經過十幾年的磨礪,學校累計為建筑行業培養和輸送50多萬名建筑人才,每年營收穩定。
2019年,丁義軒到華中科技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旁聽畢業答辯,那里,一個約2米高的塔吊安拆核心部件模型讓他眼前一亮。建筑施工是高危行業,大型機械設備則是重大危險源。塔吊安拆誤操作風險很大,培訓學校學員實訓場地、設備問題都很突出,職教行業一直都沒能找到好的解決方案。實驗模型小巧輕便、功能完備、操作安全可控,切合塔吊安拆人員的實訓需求。在了解到這個模型是趙挺生教授團隊為搭建塔吊升降安全監控系統制作的實驗設備后,丁義軒很感興趣,認為科研產品可以在職教領域使用,為考官考核、學生實訓提供支持。他立刻和該模型的發明者趙挺生教授聯系,希望能批量生產。
然而,實驗室用得好的產品,在工地上未必“吃得開”;要產業化,就要巨額資金投入,企業會面臨風險。要不要參與塔吊安全監控系統的產業化?這在公司內部引發了爭論。反對者認為,隔行如隔山,公司當前形勢已經很不錯了,若再增加“新賽道”,風險太大。丁義軒通過廣泛調研發現,無論是建筑企業,還是工程監管方,都很重視塔尖上的安全。調研越深入,他信心越足,終于決定開始自己的“二次創業”。
攜手高校院所共促科研成果轉化
塔吊安拆階段(含頂升)是施工安全的痛點和難點。一套塔吊頂升流程包括21道工序,涉及到頂升、位移、平衡等,一步操作不到位,就會有安全隱患。通常,在塔吊升降中,除操作工人,地面還設有5-7人的保障小組,時刻關注塔吊升降的運行情況。然而,大型塔吊上下高度相隔百米,僅憑肉眼幾乎無法看到操作細節,地面保障往往難以勝任。
建筑施工塔吊頂升程序式作業安全監控系統的問世,讓這一難題得以破解。建筑施工塔吊頂升程序式作業安全監控系統,通過物聯網、5G和安全監控,實現塔機頂升過程的信息化、智能化、可視化、隱患預警、調平衡等多項功能,操作人員和觀察人員都能實時掌握操作步驟、塔機配平狀態等實時運行數據,數據異常時,會立即語音報警,切實保障人員及設備安全。整套系統申請了近50項專利,核心專利就有6項。
為盡快使這一科研成果落地轉化、造福社會,2021年5月,武漢眾得安科技有限公司應運而生,由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工業技術研究院共同孵化,企業、高校、教授三方擔任股東,注冊資本2000萬元,技術入股占比35%。公司將產品在建筑工地上測試穩定后,在工廠小范圍投產。而后,市場拓展人員帶著車間樣品參加各種展會、多方拜訪企業,行家一看,都知道這產品是為了解決施工安全痛點,紛紛購買樣品,在工地上試裝。
如今,全國各地已有許多建筑工地用上了“塔吊安拆作業規程安全監測系統”。“有了這套系統,我們能夠有效監測塔吊在組裝和拆卸過程中操作是否規范,最大限度避免了因為操作不規范引發的事故。”“這套系統讓我們實時掌握所有的塔吊數據、運行狀態、垂直度等,能夠第一時間知道塔吊是否有異常,為施工安全管理保駕護航。”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對于自己的“二次創業”,丁義軒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