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朝霞:愿為一束光照在基層醫療服務路上
民宣
吳朝霞,民革武昌區一支部主委,武漢市武昌醫院洪山區梨園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中華全科繼續教育學院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武漢醫師協會全科醫師分會委員,武漢醫學會全科分會委員。
轉變身份,走進社區,成為社區的一張名片
在國家改善醫療服務實現全民大健康的要求下,2012年吳朝霞接到武漢市武昌醫院院黨委的調令,主管梨園中心工作。她與社區的居民、專干打成一片,帶領團隊“愛心敲門,誠心交流,真心服務”,走訪了洪山區梨園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管轄內的9個社區、44個住宅小區,近5萬居民,實行以“以人為本的醫療之家模式”,醫師下沉,零距離服務居民。隨后,她將體會撰寫成文章,如《緊密型與松散型醫聯體分級診療中雙向轉診模式的探索與分析》《探索“先服務后簽約”家庭醫生簽約模式》《高血壓家庭醫生管理評估》等,先后在中國全科醫學年會上交流,并評選為優秀論文被組委會收錄。
圍繞中心,扎根基層,建言獻策
吳朝霞在基層工作期間,緊緊圍繞國家醫療政策,結合自身工作實際提出以重點人群和疾病切入點的醫防融合模式,落實基層醫療服務的內涵,探索社區醫療發展的新方向。她撰寫的《關于有效落實分級診療制度的建議》提案已經納入政府工作方案;社情民意《關于通過門診統籌替代個人賬戶抑制醫保騙保行為的建議》被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采用;提案《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的建議》被納入政府工作報告;“關于細化《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市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通知》的建議”、《關于加快推進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工作落地見效的建議》均被市人大、政協立案,且被人民網報道。她也獲得“湖北省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進個人”。
立足社區,心懷“大醫”,深得患者信任
吳朝霞在管理之余,不忘作為醫生的本職工作——救死扶傷。她始終將居民需求掛在心上,經常參與醫療志愿者、醫療扶貧工作。率先提出了“先服務后簽約”的服務模式,她的手機24小時開機,隨時接受居民的咨詢,答疑解惑,把簽約工作落到了實處。她緊跟時代發展,提出“互聯網+健康”的新型醫療模式,提升社區衛生服務的效能。
面對武漢洪水災情和新冠疫情,她身先士卒,帶領中心全體員工奮戰一線,為居民健康保駕護航,其間,她還作為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社區管控組專家進駐百色市,七天不眠不休對封控區和鄉鎮衛生院進行疫情防控督導,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獲國家衛健委、廣西壯族自治區領導高度贊譽,被評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中表現突出的城鄉社區衛生工作者”、“武漢市抗擊新冠肺炎先進個人”。
她用身后深深的腳印記錄每一份耕耘和付出,多次被武漢晚報、荊楚網等媒體報道,先后榮獲“群眾滿意的好醫生”“武漢市武昌醫院首屆十佳好醫生”、“區好醫生” 等稱號;也獲得上級領導充分的肯定,被評為省民革優秀黨員、市民革優秀黨員、區醫療質量管理先進個人、區十佳金牌講師、區優秀勞動者;她所管理的梨園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連續被評為“湖北省甲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湖北省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區醫療質量管理先進單位、區級好醫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