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在黨的統一戰線方針的陽光下
周麗芳
我是新中國的同齡人,1949年10月出生,與共和國一起渡過了72個春秋,回首往事感慨萬千!
在我兒時的記憶中,我與小伙伴們有許多不同之處:大人們說我的父母在很遠很遠的地方,到底在哪里?長什么模樣?我全不知曉。為什么我對父母的稱呼是叔叔、娘娘而不是爸爸、媽媽?幼小的心靈裝滿了疑惑。在我上小學時,因被同學取笑而回家吵鬧,記得當時奶奶還說“這孩子怪可憐的,誰知他們(伯父母)還回不回來?都長這么大了,連爸爸、媽媽都沒叫過,就改過來吧!”經奶奶同意我才改口叫爸爸、媽媽。到底為什么?我還是不得而知。直到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黨的統一戰線方針的陽光融化了近三十年的堅冰。1980年伯父的尋親信幾經周折送到我家,媽媽才把那段封存了31年的往事講給我聽:那是1949年初,我媽媽懷孕了,盼子心切的伯父、伯母婚后暫沒孩子,便與我爸爸、媽媽商定,這第一胎不管是男是女都過繼給他們,當時還寫了契約按了手印,并各自保留一份。由于時局的變化,沒來得及等我出生,于1949年5月,伯父攜伯母、叔叔、姑父、姑母等隨蔣介石從海南島出境去了臺灣,幾十年渺無音訊。媽媽的講述解開了我心中的迷,在我還沒來到這個世界,命運就已將我與伯父和國民黨緊緊連在了一起。
我的伯父周法云1938年就讀于“國立武漢大學”,時值抗日烽火熊熊,他毅然投筆從戎,考入黃埔軍校十六期一總隊炮科,隨后奔赴抗日救國的戰場。赴臺后歷任臺灣東管區炮兵司令、臺北警備司令等職,中將軍銜。因為伯父、叔叔、姑父都是國民黨軍人,在極左路線泛濫時期,爸爸成了歷次政治運動的重點對象,我也因此受到不公正的待遇。1957年反右運動中,爸爸成了“國民黨特務家屬”,被無情攻擊、惡毒謾罵;我也成了被人指著脊梁骨謾罵的“國民黨特務后代“,8歲孩子幼小的心靈刻上了深深的烙印,我從小就覺得自己低人一等。1968年我畢業于武漢市十七女子中學,積極響應毛主席上山下鄉的號召,下放湖北省漢川縣楊林區南屏公社共青二隊務農。1970年因為我能歌善舞,被第一批招工到漢川縣化肥廠當工人。我努力工作積極上進,懷著滿腔熱忱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情書“,可無論我怎樣努力也無果,這就是“國民黨特務”后代的下場吧?歷史無法改變,我也只好認命。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祖國的神州大地,黨的統一戰線方針溫暖了“三胞三屬”的心,我的政治生命盼來了春天。1988年元月,39歲的我調回了武漢,在青山區婦幼保健所(現在是青山區婦幼保健院)工作。區委統戰部、區臺辦及區婦幼保健所的領導都非常關心我及我家的海外親人,他們不僅在政治上關心我的成長,還熱情接待從臺灣回大陸的我的伯父,使我以嶄新的姿態走向新的歷程。
從漢川調回武漢后,我便成了重要的統戰對象,青山區委統戰部及區臺辦的領導對我的關懷讓我挺直了脊梁,不再是低人一等的另類,而是“三胞三屬”的一員,黨的統一戰線方針的陽光雨露滋潤著我的心田。從1992年到2007年十五年間,我光榮地擔任了政協青山區第五、六、七屆政協委員,我認真履行參政議政職能,積極建言獻策、書寫提案,曾多次榮獲區政協“五個一先進個人”。因為我的臺屬身份,青山區臺聯特別關心我,吸納我加入青山區臺聯會,培養我擔任臺聯會副秘書長。在區委統戰部的關懷下,我于1996年1月加入了“民革”(“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簡稱),并先后擔任了民革青山區綜合支部主委和民革青山區工委會副主委(兩屆)。我熱愛民革組織,樂于為民革作奉獻,熱心為民革黨員服務已成為我除本職工作外的第一要務。努力做好民革工作,組織黨員學習理論、積極參政議政,認真履行參政黨職能。加強工委會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為創建優秀民革基層組織而積極努力!
在青山區婦幼所工作時,專業上的差異對于我這個40歲的人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我鼓起勇氣參加了業余時間上課的“武漢衛校醫士班”學習,克服了年齡大記憶力差的困難,邊工作邊讀書,起早貪黑勤學苦記,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三年學制12門專業的學習。經過努力工作和考試,獲得了“執業醫師證書”。我滿腔熱情勤奮工作,身兼三職(心電圖、衛生統計、健康教育),受到單位領導、同事們及服務對象的好評,曾先后兩次被評為“青山區雙文明先進個人”,榮獲青山區衛生系統“優秀醫務工作者”光榮稱號。在婦幼所黨支部的關懷下,我于1999年7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實現了我多年的追求和夢想!
由于我出生前的那個小故事,便與黃埔結下了不解之緣。從收到伯父的第一封尋親信起,我便開始在字里行間向伯父傾訴思念之情,一封封家書傳遞著兩岸親人盼團聚、炎黃子孫盼統一的骨肉親情,伯父在黨的統一戰線方針的感召下,看到了中華統一的曙光!1988年11月,他終于回到了闊別近40年的故鄉——武漢,他除了探親之外,更重要的則是聯絡大陸各地黃埔十六期一總隊的同學,宣傳祖國統一理念,主動承擔起推進交流、促進統一的重任。伯父的到來讓我開始認識黃埔、了解黃埔。我陪著伯父去拜訪省、市黃埔同學會的領導,受到省黃埔同學會謝直、趙廣嵩、高美林和市黃埔同學會李春初、陸鐵民等領導的熱情接待!我陪著伯父去成都尋訪他的黃埔同學張修忠、蔣述亮伯伯,并與他們一起回成都黃埔軍校重溫草鞋情。伯父感慨萬千!他要求我當好兩岸黃埔十六期一總隊同學的聯絡員,協助武漢黃埔聯絡組組長閔文杰伯伯,組織他們每年一度的畢業慶典,接待來訪的黃埔同學,打電話、寫稿件,傳遞兩岸同學的信息。聯絡同學感情,致力振興中華!
多年來,在省、市委統戰部和省、市黃埔同學會的關懷下,我積極參加政治學習和各類活動,熱心為黃埔老人服務,在省黃埔同學會成立20周年之際,我榮獲了“優秀黃埔家屬”光榮稱號,至今我還擔任著省黃埔同學會聯絡員。
現在我已退休17年了,在黨的關懷下過著幸福的生活。我積極參加社區、民革、黃埔的學習和活動,利用自己的特長,歌唱祖國、歌唱共產黨!我常與在臺灣、美國、加拿大的伯母、堂兄弟、表姐妹聯系,溝通親情。向臺灣親人宣傳黨的統戰方針,兩岸親人血濃于水,期盼團圓和統一!
回憶我的成長經歷,是黨的統戰方針的陽光沐浴著我,讓我在統一戰線這個大舞臺上,為祖國的完全統一盡綿薄之力?。ㄗ髡邽榍嗌矫窀稂h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