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共識”好在哪
——對臺灣地區領導人大選結果的思考
□ 方克東
臺灣地區領導人大選已于今年1月中旬結束,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以80萬票的優勢擊敗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獲得連任。馬英九在四年來政績并不被十分看好的情況下為什么能獲得選舉的勝選呢?關鍵就在于馬英九執行了一條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發展兩岸和平交往的正確路線,得到了臺灣大多數選民的認同。
大家知道,“九二共識”是1992年時任大陸海協會會長的汪道涵與臺灣?;鶗麻L辜振甫在香港會談協商時達成的共識,雙方都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海峽兩岸同屬于中國。由于“九二共識”確認了“一中”的原則,就徹底堵死了臺灣某些勢力企圖制造“臺獨”、將臺灣問題國際化的大門,并為兩岸和平交往直至最終統一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九二共識”的精髓就在這里,好也就好在這里,他將臺灣問題從面臨外來勢力干涉的境地化解為純屬中國內政的問題,任何外人不得干涉。
但“九二共識”也留下了一個尾巴,那就是“一中各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以高瞻遠矚的歷史眼光,抓住主要矛盾,對某些問題作了戰略和策略上的調整,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在謀求祖國和平統一進程中“求同存異”的寬廣胸懷。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我們對“一中”的表述,即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是有現實依據和法理依據的。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著除臺灣外中國的絕大部分領土和人口,并得到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和聯合國的承認;而臺灣方面對“一中”的表述是“中華民國”,缺乏現實依據和法理依據。盡管如此,正如胡錦濤總書記指出的,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戰遺留下來的問題,純屬中國內政,應由海峽兩岸的中國人民協商研究解決的辦法。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多次重申,“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什么問題都可以談”,這就給海峽兩岸和平統一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和寬松的環境。
臺灣大選的結果也是臺灣大多數選民對“九二共識”認同和肯定的結果,反映了臺灣人民求安定、求和平、求發展的意愿。只有走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道路,才能為兩岸同胞帶來最大的福祉。
臺灣大選的結果,有力地表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方針政策英明正確。早在******之流執政時期,大搞“去中國化”、大搞“法理臺獨”、大搞“臺灣社會族群對立”的時候,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就一針見血的指出,不要讓臺獨勢力甚囂塵上,我們要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相信臺灣人民會作出正確的選擇。曾幾何時,******等政治小丑便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連民進黨自己也開始懷疑“臺獨”這條路還走不走得通,要重新考慮制定和大陸交往的政策。蔡英文提出的“臺灣共識”,實際是一廂情愿的沒有共識的“共識”,空洞無物,只能自欺欺人。
我們也應該看到,目前在臺灣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對“九二共識”缺乏理解甚至有某種程度的抵觸。除少數別有用心的“臺獨”分子外,對于那些對“九二共識”還暫時持有疑義的大多數人來說,歸根結底還是一個認識問題,有一定的歷史原因。一方面,中國封建社會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包括后來跑到臺灣去的蔣介石,對臺灣“本省人”采用的是征服鎮壓的手段,使他們在思想上產生了一種逆反心理;另一方面,由于歷史上臺灣多次被荷蘭、日本殖民者占領統治,疏遠了與祖國的聯系和感情,故而產生偏安一隅、獨善其身的幻想,違背了“不愛國何以愛家”的大道理。臺灣人民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是我們的骨肉同胞。只有中國共產黨執政的中國政府才能以平等的態度對待臺灣人民,在兩岸和平交往中不斷為臺灣同胞提供便利、解決困難、協助發展,對此臺灣人民已有很深的體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兩岸同胞骨肉深情不斷深化,一定能使這一部分臺灣同胞的認識逐步轉變過來。
我們相信海峽兩岸的中國人有智慧、有能力、有耐心、有辦法沖破任何艱難險阻,克服一切障礙,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九二共識”中的“一中各表”終將變為“一中同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