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旗袍情結
熊曉蘭
旗袍,有一種恬淡的華麗在其中。那種寧靜與寬容之美,不是任何人都能夠擁有的。它是那么緊致、細密,用絲綢或者錦緞,裁制成各式各樣的旗袍,再配上小立領,縫上別致、精巧的盤花扣,真是擋也擋不住那洋溢的美麗。即便用最普通的碎花棉布,裁剪得體,那緊束的腰身,流暢的線條,也一樣讓人心馳神往。每當我穿上旗袍時,我就會情不自禁的想起讓我愛上旗袍的那些往事……
穿旗袍的英雄
我小時候,那時候文化生活很貧乏,沒有電視,更不要說電腦了,能接受到的文化教育,除了識字外,基本都是母親教給我的。聽母親給我講她那過去的事,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刻。記得我小時候,每到冬天的晚上,我們兄弟姐妹和母親(父親在比較遠的學校教書,只有周末才可以回來。)吃完晚飯以后,我們都圍坐在母親那寬大的、上面記不清是用什么獸骨雕著的漆著紅漆的寧波床上,焐在被子里聽母親給我們講故事。如:《紅樓夢》里的林黛玉是如何的美麗聰明、薛寶釵是多么會討人憐愛,王寶釵苦守寒窯十八年等等。在她講的無數個故事中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一個關于她穿旗袍勇救一個鄰居的經歷。母親的這一經歷使我對旗袍充滿了幻想。這一經歷大概發生在1944年末,母親和父親結婚不久,奶奶要母親去看住在民倫街的大姨奶奶(奶奶的姐姐),大姨奶奶的丈夫是國民黨的高級將領,在民倫街有一個很大的四合院(我小時候去過很多次),家里有幾個長工,其中一個是奶奶家的鄰居,叫貴五。那時候沒有公共汽車,母親只有十六歲,她穿著旗袍,打著小花傘從獅子山腳下的萬陳村走到民倫街去,當她走到南湖機場的時候,看到日本兵在那里檢查過往的行人,要他們出示良民證。母親檢查完后,準備繼續前行時,聽到兩個日本兵在對一個挑著柴火的男子大喊大叫,母親一看那個男子是我們家的鄰居貴五,他是給我大姨奶奶家去送柴火的,母親就忙上前拉著貴五走,日本兵不讓,母親就和日本兵說:“他是我家傭人,給我們家買柴火,家里等著柴火做飯。”不知道是日本兵沒有聽懂呢,還是他們故意刁難,他們還是不放貴五走,于是憤怒的母親就走到一個日本兵面前,狠狠的扇了那個日本兵一耳光。那一耳光把那個日本兵打蒙了,其余的日本兵也很吃驚,他們嘰哩哇啦的向母親點頭哈腰的,讓母親帶著貴五走了。他們一起到了我大姨奶奶家后,貴五把發生的事告訴了大姨奶奶,大姨奶奶聽完貴五的講述后,臉都嚇白了。說我母親不懂事,怎么敢打日本兵,要母親回來時小心。記得母親講完這個故事后,很驕傲的對我們說:“那個時候我年齡小,膽子很大,做事很莽撞,如果我那天不是穿著旗袍,日本兵以為我是哪個有名望家里的大小姐,對我心生敬畏,我肯定要吃虧的。我聽完母親的講述以后,頓時,對母親充滿了敬畏之情,覺得母親就是一個女英雄!從此我就向往我這輩子一定要穿上像母親一樣讓人敬畏的旗袍。幼稚的我那時以為穿上旗袍后我也會變成一個女英雄!
明信片里的旗袍阿姨
解放前我們家因為有爸爸的大姨父的照顧,家里條件還不錯,父親既讀了私塾又讀了公學(糧道街中學),他有一個非常好的同學叫易復華,他們既是發小又是一直讀到中學的同學。易復華比父親小一歲,1948年,他們和當時的許多熱血青年一樣,懷著一顆愛國之心參加了抗日的遠東軍,他們一起到了桂林,準備打到越南去。當時父親已經上有高堂下有我大哥大姐一雙兒女,在桂林作戰了一段時間后,他思前想后難以割舍親情遠赴異國征戰。于是就把身上所有的錢都給了易叔叔支持他去了越南。父親就在桂林砍了個荔枝樹丫帶著上面的荔枝坐了幾天的火車回家了。易叔叔在越南征戰后,和國民黨的一些官兵去了臺灣。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他一退休馬上就回來看望他的兄弟姐妹。而易叔叔的夫人洪阿姨已經被病魔纏身,她不能和易叔叔一起回來。易叔叔在武漢通過他的親戚很快找到了我父親,我父親知道他回來后非常高興,通知我們兄弟姐妹全部回家,以中國最傳統的方式殺雞煨湯盛情地接待了他。至今我還記得他喝湯時那陶醉的樣子。吃完飯后,父親要我(因為我是老幺,父親的最愛)在旁邊陪他們,他們激動的聊了聊別后三十多年的思念之情。聊到傍晚父親要我把易叔叔送到華農他弟弟家,于是我陪易叔叔走過華農的農場,途中經過他父母的墓地,(我們兩家住的很近,所以我們都很熟,我奶奶和他父母葬在一個墓地)我指給他看,他非常感動,認為我懂事孝順,一定要我做他的干女兒。這次見面后,他們又開始了他們的同學情誼,經常書信來往,談同學情,談對祖國統一期盼。他幾乎每年都回來一次,前幾次回來父親身體還行,他們就一起爬獅子山,走司門口,漫步糧道街,尋覓他們讀書時的教室,找尋他們年輕時的足跡。后來易叔叔的身體也不是很好了,就沒有每年回來,他們就通過書信鼓勵彼此要健康快樂。九十年代末父親得了帕金森,手顫抖的厲害,寫不了信。于是我就代表父親常給易叔叔寫信,告訴他武漢的變化。進入到二十一世紀以后,易叔叔因為年齡大了,坐飛機不方便也很少回來了。但是他每年過年的時候都要給我和我父親寄一張,印有他們夫妻照片的明信片(很可惜因為我幾次搬家,把那些寶貴的信件和賀年片都遺失了)來表示他的新年祝福。我認識的洪阿姨就是從這明信片上看到的,明信片上的洪阿姨穿著精致漂亮的旗袍,站在易叔叔身旁,簡直高貴的讓我羨慕不已,她讓我體會到:穿旗袍的女人在任何地方都是一道風景,在任何年齡都是美麗的極致。 穿旗袍的女人沒有了年齡局限,在她身上沒有歲月走過的痕跡,沒有風雨留下的滄桑,永遠是那么的鮮活,那么的亮麗,那么的激情飽滿; 穿旗袍的女人是一部移動的書,她承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年的輝煌,演繹著炎黃子孫傳唱千年的夢幻;穿旗袍的女人讓女人變得高雅,讓男人變得脫俗;穿旗袍的女人讓世界珍愛和平,讓心靈沐浴清涼。 這樣的極致女人叫我怎么對旗袍不充滿向往?
2013年的春天,我去臺灣旅游,當我走進臺北士林官邸宋美齡的住所時 就被掛在墻上她穿著旗袍的照片給吸引住了。我從導游的詳細介紹中了解到那照片是《時代》雜志的封面用過的,我從臺灣回來就決定,多買幾件旗袍,把自己變成像她一樣優雅的女人。
值得慶幸的是,這幾年我們的生活物資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近幾年我們教師的待遇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的旗袍夢終于可以得以實現了,于是我看到喜歡的旗袍就買,在不同的場合穿不同的旗袍,我也可以像我以前羨慕的闊太太一樣,戴著珠光寶氣的首飾,穿著漂亮的旗袍,盡顯其富貴。然而穿上這樣的旗袍以后,它讓我認識到穿上這樣盡顯高雅旗袍的女子不可像街市上的潑婦,自己的形象要和美麗的旗袍相符,即便受到天大的委屈,嘴里也不要吐出半個臟字,而是獨向一隅嚶嚶抽泣,那晶瑩的珍珠從美玉一般的臉龐上緩緩滾落,一顆、一顆、又一顆,絕不會是仰天嚎啕,暴雨傾盆。穿著這樣華貴的旗袍不是不食煙火的仙女,也要會操持家務,忙里忙外,相夫教子。閑暇之時也會在廚房里燒炸烹炒,把一個個日子調制的芳香四溢。從不把日常的勞作當作負擔,而是在享受這份日子,享受這份勞作,心里柔柔的,甜甜的,滿是喜悅。偶爾穿著旗袍倚著陽臺,凝目遙望磨山,遙望天際浮游的白云,把那份恬淡的、悠閑的遐思無限施展出去。在春光明媚的上午我穿著旗袍,走在東湖綠道上,盈盈婷婷,裊娜多姿,如弱柳扶風,如風掠湖面。在高跟鞋敲地的響聲中,把自己變成了一副淡雅的藝術品,變成一處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美麗風景。
然而我總覺得好像差點什么?最近我才悟出:旗袍是穩妥的女子穿的,舒緩閑適,安然靜謐,穿上顯得又高貴又端莊,分外地吸引人。坐、立、行、走中規中矩,不事張揚,自有一份攝人心魄的氣場。舉手投足間,流露出端莊與雅致,一顰一笑間,自有一份似水的嬌羞。而我這粗獷的個性,何時學得會那似水的嬌羞?然而我喜歡旗袍,喜歡旗袍所擁有的東方韻致。它內斂、含蓄、溫柔,卻又高貴、華麗、飄逸。它不張揚,卻能夠于無聲處透出絕色風情!
我愛旗袍,因為旗袍最能體現東方女性的風韻和含蓄,喜歡穿旗袍的女人透出的是內外兼修的成熟氣質,穿上旗袍無論走到哪里,永遠都是一道靚麗的風景。我更希望海峽兩岸的女性朋友都和我一樣的愛旗袍,讓我們中華民族這獨特的服裝能走出國門,讓世界上的男人都愛上穿旗袍的女人,讓中國旗袍成為世界上愛美女人的奢侈品!
(作者為洪山民革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