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家友,1922年11月出生,安徽合肥人。曾任民革武漢市第七、八屆委員會主委,民革第七、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民革湖北省第六、七屆委員會副主委,武漢市人大一至八屆代表,七、八屆人大常委,政協武漢市第二、五、六、七屆委員會委員,第五、六屆委員會常委兼副秘書長,第七、八屆委員會副主席。
1943年至1947年任中央銀行新疆哈密辦事處辦事員、新疆財政廳巡視員。1947年至1948年任安徽企業公司蕪湖辦事處主任。
1948年,李家友在上海加入陳銘樞所領導的“民聯”,并成為陳銘樞的得力助手。在中共地下黨組織的領導下,爭取上海市代理市長趙祖康棄暗投明。“民聯”為了堅定趙祖康的決心,便利用陳銘樞的聲望對他施加影響,由李家友打開與趙祖康聯系的渠道,并陪同陳銘樞往晤趙祖康,進行了長談。趙當場表示,“一定要使上海市完整地移交于人民”;協助聯絡程潛起義;協助聯系了一批大學生,組建時代青年社,作為“民聯”的外圍組織,廣泛開展反搬遷、反破壞和保廠、護廠的活動。
1949年,李家友在華北革大政治研究院學習,1956年任江岸區副區長,1979年任江岸區政協副主席,1980年任江岸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88年,李家友當選為民革武漢市第七屆委員會主委。在他主持民革武漢市委員會工作期間,為了加強市委會領導班子建設,制訂了三級會議制度和常委值班制度。1989年期間,他及時組織召開七屆九次常委會,認真學習中共中央領導講話,提高認識,統一思想,要求廣大民革黨員在思想和行動上與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時,向海外親友報平安,談真相。
1992年,在他連任民革武漢市第八屆委員會主委期間,又倡議召開沿江民革組織橫向聯系會議,交流參政議政經驗,研究改革開放的課題,這對推動沿江城市的改革開放起了積極作用。橫向聯系會議后來形成例會制度,并由起初的7個城市擴大到17個城市。
1943年至1947年任中央銀行新疆哈密辦事處辦事員、新疆財政廳巡視員。1947年至1948年任安徽企業公司蕪湖辦事處主任。
1948年,李家友在上海加入陳銘樞所領導的“民聯”,并成為陳銘樞的得力助手。在中共地下黨組織的領導下,爭取上海市代理市長趙祖康棄暗投明。“民聯”為了堅定趙祖康的決心,便利用陳銘樞的聲望對他施加影響,由李家友打開與趙祖康聯系的渠道,并陪同陳銘樞往晤趙祖康,進行了長談。趙當場表示,“一定要使上海市完整地移交于人民”;協助聯絡程潛起義;協助聯系了一批大學生,組建時代青年社,作為“民聯”的外圍組織,廣泛開展反搬遷、反破壞和保廠、護廠的活動。
1949年,李家友在華北革大政治研究院學習,1956年任江岸區副區長,1979年任江岸區政協副主席,1980年任江岸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88年,李家友當選為民革武漢市第七屆委員會主委。在他主持民革武漢市委員會工作期間,為了加強市委會領導班子建設,制訂了三級會議制度和常委值班制度。1989年期間,他及時組織召開七屆九次常委會,認真學習中共中央領導講話,提高認識,統一思想,要求廣大民革黨員在思想和行動上與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時,向海外親友報平安,談真相。
1992年,在他連任民革武漢市第八屆委員會主委期間,又倡議召開沿江民革組織橫向聯系會議,交流參政議政經驗,研究改革開放的課題,這對推動沿江城市的改革開放起了積極作用。橫向聯系會議后來形成例會制度,并由起初的7個城市擴大到17個城市。